
基本信息
本名:包美圣
出生日期:1958年
出生地:中国台湾台中市
教育背景: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
职业身份:民歌手(1977-1980)、企业管理者
家庭状况:丈夫陈安斌(台大集邮社社长),育有二子一女
定居地:美国(1980-1991)、台湾新竹市(1991年后)
人生轨迹
1. 音乐启蒙与校园时期(幼年-1977)
家庭熏陶:小学一年级听母亲教唱《绿岛小夜曲》,高中假期自学吉他,常与母亲合唱《梅花》。
首支创作:19岁写《悟于十九》(后改名《成长》),记录同学情感困惑,自嘲“像帮朋友传话”。
2. 金韵奖与民歌巅峰(1977-1980)
一战成名:1977年以原创曲《成长》获第一届金韵奖创作组优胜,评委惊叹“19岁女生的清亮童嗓像山涧敲银铃”。
被迫爆红:
哭录《捉泥鳅》:嫌儿歌风格“丢面子”,被制作人哄着录完,意外成全民神曲。
撞脸侯德健:与曲作者同村长大却不熟,演唱会他扮“大哥哥”带她唱《捉泥鳅》成经典画面。
高产四年:连推《包美圣之歌》《长空下的独白》《那一盆火》《樵歌》四专,其中《樵歌》弦乐编曲被誉“民歌交响诗”。
拒商业化:公开批评“为流行写歌会毁掉民歌”,坚持只唱触动自己的词曲。
3. 赴美深造与家庭转型(1980-2000)
急流勇退:1980年毕业即嫁学长陈安斌,赴美陪读,直言“唱歌是课外活动,从未想当职业歌手”。
股市崩盘催生创业:
1987年夫妇投资惨赔,丈夫转向“电脑理财决策”研究;
1991年返台创办宝基资讯,她从行政做起,十年磨成科技公司总经理。
4. 短暂复出与现状(2004至今)
25年首露面:2004年“民歌三十”演唱会登台,调侃:“当年没化妆师,现在皱纹多了反而要化妆!”逗笑全场。
企业顾问生活:公司获国际投资后转任顾问,子女成人,笑称“集邮爱好终于能接班丈夫”。
代表作品
经典专辑:
《包美圣之歌》1978《捉泥鳅》全民翻唱,《钗头凤》把宋词唱成民谣
《长空下的独白》1979同名曲成校园毕业季必唱,学生写信谢她“治愈联考压力”
《那一盆火》1980改编民谣《喜只喜的今宵夜》被誉“古董新声”
《樵歌》1981靳铁章写隐士主题,弦乐+管钟编曲刷新民歌格局
单曲:
《小茉莉》:金韵奖合辑首发,童声唱法让制作人惊呼“这嗓子吃CD长大的?”
《妈妈的信》(《樵歌》收录):唱哭留学生,海外电台点播率TOP3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2004年葬礼万人送行,港媒头版标题“别矣,香港的女儿”。铜像矗立星光大道,底座刻手写体“珍惜眼前人”。

布鲁斯·威利斯(Bruce Willis)
布鲁斯·威利斯从口吃少年到硬汉标杆,把麦卡伦警探刻进动作片DNA;四十年从《虎胆龙威》炸到大厦,最后却被失语症按了静音键——这老哥用光头证明:真男人连退场都懒得煽情!

苏新皓
苏新皓这位“重庆街舞赛里奖杯比人高的小豆丁,用十年汗水把地板动作磨成舞台高光——从跳Breaking顺拐的帅帅,到国风混搭舞担苏五番,他每一步都踩在‘热爱’二字的正中央。”

张栋梁
张栋梁这位古晋少年扛破产债打工还钱,凭一首孤单情歌撞开华语乐坛大门;当‘微笑66次’压弯嘴角,他转身拾起真实——晚熟的男人,把半生沧桑酿成舞台星光。

小沈阳
小沈阳从铁岭田间走向全国舞台,以《不差钱》为转折点,历经爆红后的迷茫与沉淀,逐步拓展至影视、音乐、导演多领域。因女儿沈佳润在演唱会表演引发讨论,小沈阳回应女儿被吐槽,发文回应“接受批评,继续努力”。

郭德纲
郭德纲用三十年完成从地下艺人到行业宗师的蜕变,以市井智慧打破精英话语,用传统功底嫁接现代审美

姚琛
姚琛这位重庆男孩苦练1021天从练习室走出,借《创造营》加入R1SE;单飞后专辑秒空、巡演爆满,从唱跳偶像到公益歌手——他说:舞台不熄,追光不止。

王丽坤
17岁前在草原放养长大,爬树下河比读书更擅长。2002年在北京舞蹈学院练功房被徐克一眼相中,出演《七剑下天山》的刘郁芳出道。顶着婴儿肥的青涩模样,被观众调侃“像武侠片里走丢的邻家小妹”。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