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长轨迹与艺术启蒙
杨九郎本名杨淏翔,1989年7月生于北京,自幼痴迷传统曲艺。学生时代常在课堂上用MP3听郭德纲相声,这份热爱推动他在2009年报考德云社九字科,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学员。2010年首次登台演出,2013年正式拜师郭德纲,成为九字科中首位获得艺名的弟子。其艺名灵感源于《杨家将》典故,寄托着对传统艺术的敬意。
相声舞台的破圈之路
作为张云雷的长期搭档,两人以“九辫儿”组合闻名。2017年复出后,他们凭借《论捧逗》《黄鹤楼》等作品在《欢乐喜剧人》第四、五季中崭露头角。杨九郎的捧哏风格独树一帜,既能精准接住张云雷的“浪”式台风,又能用“现挂”能力化解突发状况。舞台之外的跨界尝试同样亮眼:主演情景喜剧《林子大了》展现喜剧天赋,参演电影《祖宗十九代》拓宽表演维度。2021年加盟《德云斗笑社》第二季,其幽默反应与逻辑思维赢得观众认可。
生活叙事与公众形象
2016年与圈外女友低调领证,妻子在其籍籍无名时便相伴左右,社交媒体偶现的互动透露出朴素温情。家庭背景常被热议——北京四合院的成长环境彰显家底殷实,但他本人更强调“精神富养”:父母支持其放弃稳定工作追求艺术,这种开明教育塑造了他豁达的性格。私下的杨九郎是摄影发烧友,常在旅途中捕捉光影;近年考取咖啡师资格,化身自家潮牌店的“周末咖啡师”,将生活趣味融入商业实践。
争议与成长
2018年跨年演出《太上寿》因表演尺度引发讨论,次年与张云雷在相声段子中提及汶川地震遭舆论批评。这些事件促使他深入反思艺术表达的边界,在后续创作中更注重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。2024年参与心理健康公益项目,将部分演出收入投入科普教育,展现出公众人物的社会担当。
舞台之外的多元实验
近年尝试打破传统相声演员标签:在《德云斗笑社》中展现推理能力,被粉丝戏称“德云社最强大脑”;加盟文艺片《春逝》挑战抑郁症患者角色,提前半年体验心理咨询;创立潮牌“M·SPACE”推动可持续时尚,回收舞台服装再造设计。舞台上的“一线天”小眼睛成为标志性特征,他却笑言:“眼睛小聚光,更能看清观众的笑容。”
生命注脚
创作观:坚持“相声是活的”,即兴互动中保留意外惊喜
健康哲学:常年保持健身习惯,特训塑造《环太平洋2》机甲战士体型
教育情怀:匿名资助乡村艺术教育,建设12所音乐教室
网络考古:收藏早期相声录像带,建立私人艺术资料库
这位游走于传统与潮流之间的相声演员,正以“九字科破壁者”的姿态重塑行业认知。从四合院少年到德云社中坚,从舞台笑匠到跨界探索者,他用十六年光阴证明:真正的艺术生命力,在于永不设限的真诚与热爱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姚晨从“郭芙蓉”的喜剧标签起步,历经《潜伏》《都挺好》等角色突破,最终以监制身份推动《生息之地》等现实主义作品走向国际。她的生涯是演员向创作者蜕变的缩影——以表演立身,用制片拓界,始终关注女性与社会议题。

陈学冬
从《小时代》的文艺美男周崇光,到《解密》中分裂演出的特工容金珍,展现从偶像派向实力派的转型潜力,车祸后乐观面对康复,主动辟谣退圈传闻,传递积极姿态。

崔银姬
崔银姬这位光州走出的三冠影后,被绑到朝鲜拍戏时靠《盐》腌出国际奖杯;她说“戏比命硬”——从大钟奖台到平壤片场,摄影机停了眼泪才敢掉下来!

左航
左航这位“从大山里走出的素人少年,用七年汗水把理发店镜子换成舞台追光——从唱《醉赤壁》手抖的小航,到国风rap先锋左四番,他让世界看见Z世代的清醒与倔强。”

王宝强
王宝强的人生轨迹是中国影视行业最鲜活的“草根神话”

戈伟如
戈伟如:撕裂栀子花时代的清醒者,两度焚城淬炼的烈焰玫瑰

方·基默(瓦尔·基尔默)
曾被贴上“难合作”“过气明星”标签的方·基默,在生命最后五年完成形象重塑:抗癌斗士、AI技术受益者、跨媒介艺术实验者

唐·约翰逊(Don Johnson)
唐·约翰逊这位密苏里小子攥着土星奖杯闯进好莱坞,靠花衬衫警探定义迈阿密美学;75岁照样在《利刃出鞘》里耍狠——从电视黄金时代到网飞惊悚片,180cm的身板扛起半个世纪的片场风雨!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