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长轨迹与艺术启蒙
杨九郎本名杨淏翔,1989年7月生于北京,自幼痴迷传统曲艺。学生时代常在课堂上用MP3听郭德纲相声,这份热爱推动他在2009年报考德云社九字科,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学员。2010年首次登台演出,2013年正式拜师郭德纲,成为九字科中首位获得艺名的弟子。其艺名灵感源于《杨家将》典故,寄托着对传统艺术的敬意。
相声舞台的破圈之路
作为张云雷的长期搭档,两人以“九辫儿”组合闻名。2017年复出后,他们凭借《论捧逗》《黄鹤楼》等作品在《欢乐喜剧人》第四、五季中崭露头角。杨九郎的捧哏风格独树一帜,既能精准接住张云雷的“浪”式台风,又能用“现挂”能力化解突发状况。舞台之外的跨界尝试同样亮眼:主演情景喜剧《林子大了》展现喜剧天赋,参演电影《祖宗十九代》拓宽表演维度。2021年加盟《德云斗笑社》第二季,其幽默反应与逻辑思维赢得观众认可。
生活叙事与公众形象
2016年与圈外女友低调领证,妻子在其籍籍无名时便相伴左右,社交媒体偶现的互动透露出朴素温情。家庭背景常被热议——北京四合院的成长环境彰显家底殷实,但他本人更强调“精神富养”:父母支持其放弃稳定工作追求艺术,这种开明教育塑造了他豁达的性格。私下的杨九郎是摄影发烧友,常在旅途中捕捉光影;近年考取咖啡师资格,化身自家潮牌店的“周末咖啡师”,将生活趣味融入商业实践。
争议与成长
2018年跨年演出《太上寿》因表演尺度引发讨论,次年与张云雷在相声段子中提及汶川地震遭舆论批评。这些事件促使他深入反思艺术表达的边界,在后续创作中更注重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。2024年参与心理健康公益项目,将部分演出收入投入科普教育,展现出公众人物的社会担当。
舞台之外的多元实验
近年尝试打破传统相声演员标签:在《德云斗笑社》中展现推理能力,被粉丝戏称“德云社最强大脑”;加盟文艺片《春逝》挑战抑郁症患者角色,提前半年体验心理咨询;创立潮牌“M·SPACE”推动可持续时尚,回收舞台服装再造设计。舞台上的“一线天”小眼睛成为标志性特征,他却笑言:“眼睛小聚光,更能看清观众的笑容。”
生命注脚
创作观:坚持“相声是活的”,即兴互动中保留意外惊喜
健康哲学:常年保持健身习惯,特训塑造《环太平洋2》机甲战士体型
教育情怀:匿名资助乡村艺术教育,建设12所音乐教室
网络考古:收藏早期相声录像带,建立私人艺术资料库
这位游走于传统与潮流之间的相声演员,正以“九字科破壁者”的姿态重塑行业认知。从四合院少年到德云社中坚,从舞台笑匠到跨界探索者,他用十六年光阴证明:真正的艺术生命力,在于永不设限的真诚与热爱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职业生涯充满草根韧性,争议与闪光并存,堪称娱乐圈“自黑式求生”的典型代表
于清斌(41岁男演员送外卖)
于清斌从延边男孩的武侠梦开始,到国际影展的聚光灯下,他用二十年时间把儿时的江湖幻想,变成了荧幕上的真实角色——戏里演过痴情汉、大反派、潇洒侠客,戏外只做一件事:把每个角色都当第一次来演。
唐·约翰逊(Don Johnson)
唐·约翰逊这位密苏里小子攥着土星奖杯闯进好莱坞,靠花衬衫警探定义迈阿密美学;75岁照样在《利刃出鞘》里耍狠——从电视黄金时代到网飞惊悚片,180cm的身板扛起半个世纪的片场风雨!
张婧仪
张婧仪的演艺之路,恰似一部正在书写的文艺片——不追求戏剧化的爆发,却在细腻的日常中积蓄力量
苏慧伦
苏慧伦从扫厕所新人到柠檬树女神,情路碎三次终嫁良人;当妈五年烤糊饼干却赢回金曲提名——她的哲学:人生像柠檬,酸过才懂回甘!
高露
17岁在《如梦年华》里演女班长,扎麻花辫穿白球鞋的清纯模样让人着迷。不过在中戏四年愣是没接戏,同学抢通告时她泡图书馆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,被同学们嘲笑
姚晨
姚晨从“郭芙蓉”的喜剧标签起步,历经《潜伏》《都挺好》等角色突破,最终以监制身份推动《生息之地》等现实主义作品走向国际。她的生涯是演员向创作者蜕变的缩影——以表演立身,用制片拓界,始终关注女性与社会议题。
奥利维亚·罗德里戈(Olivia Rodrigo)
6岁开始泡在表演班,12岁抱着游乐场赢来的笔记本狂写歌词,15岁被迪士尼相中,在《格蕾丝煽动成功》里初尝演员滋味。
暂无评论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