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础信息
姓名:唐尚珺
出生地: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某山村
出生年份:1989年(部分资料显示为1988年,存在争议)
家庭背景:父亲曾为乡村教师后务农,母亲不识字,家中排行第五,有三位姐姐和一位哥哥。
社会标签:“高考钉子户”“千禧年代追梦人”“纪录片《高十》原型人物”
教育历程与高考轨迹
早期求学
小学就读于乡村学校,初中考入上思二中,后因成绩下滑复读初三,最终进入钦州二中。2009年首次高考仅372分,未达本科线,开启长达16年的复读生涯。
名校擦肩
多次被知名高校录取但选择放弃:
2014年:西南政法大学(573分)
2016年:中国政法大学(625分,后退学)
2019年:重庆大学(646分)
2022年: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(597分)
2024年: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(601分,首次入学)
转折事件
2024年8月入学华南师范大学,以35岁“高龄新生”身份引发关注。2025年4月因绩点未达标(要求3.5),转专业至物理师范的申请失败,自嘲“愿望成泡影”,当前专注信息工程专业课程。
公众形象与争议焦点
纪录片《高十》
2014年参与拍摄导演何汉立的纪录片,揭露复读生活真相。片中展现其瞒家人复读、网吧通宵学习、与父亲临终互动等真实片段,成为公众了解其执念的重要窗口。
社交媒体运营
2023年开通社交账号,分享复读日常与大学生活,粉丝量超87.5万。转专业失败视频植入广告引发“商业化”争议,商品橱窗上线66件商品,被质疑“以学生身份谋利”。
舆论两极
支持者:称其“理想主义斗士”,赞誉坚持精神;
批评者:指责“占用教育资源”“逃避现实”,尤其针对其多次放弃名校录取机会的行为。
个人特质与生活侧面
隐秘才艺
自幼练习书法,擅长颜真卿《麻姑仙坛记》体,笔法朴茂苍劲。高中起坚持课余练字,大学期间仍保留书法习惯,作品被网友评价“有文人气”。
性格画像
执拗与敏感:拒绝服从调剂、执着于特定院校与专业,自述“不愿将就”;
矛盾性:纪录片中展现对父亲的愧疚与疏离,现实中既渴望家庭认可又坚持自我路径。
生存策略
凭借高分复读生的身份,获取复读学校免学费+生活补助,实现“以考养考”。2023年获河北某教育集团资助,解决后期复读经济压力。
社会隐喻与文化符号
教育制度镜像
其16次高考经历被解读为“应试教育极致样本”,折射出分数线崇拜、名校情结与个体选择的冲突。2024年广西新高考改革后,其志愿填报策略调整(勾选服从调剂)被视为对现实的妥协。
时代记忆载体
工装裤、老式网吧、手写账本等元素通过其形象激活千禧年初的集体怀旧。哼唱《走进新时代》的片段,引发对经济发展与个体迷失的深层讨论。
梦想经济学
网友估算其复读期间累计获得奖金超50万元,衍生出“高考产业链”话题。其经历成为自媒体创作的流量密码,相关二创视频播放量破亿。
未来可能性
职业路径
虽转专业失败,仍可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、辅修课程或跨专业考研实现教师梦。信息工程专业就业面广,但其公开表态“更倾向师范类职业”。
公众人物转型
社交账号的商业化运营暗示潜在网红路径,但其多次强调“以学业为重”。粉丝期待其结合书法特长与高考经验开发知识付费产品。
社会价值延伸
长期参与乡村教育公益,透露未来或创办复读生心理辅导机构。业内观察者建议其转型教育领域KOL,为特殊考生群体发声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集高智商、超能力、专一深情于一身,重塑亚洲女性对理想伴侣的想象

《棋士》王红羽
导演称其“将反派的优雅与癫狂平衡到极致”,观众热议“王红羽西装杀”成为2025年度荧幕经典形象

《棋士》崔业
崔业的塑造跳脱了传统犯罪剧的扁平化窠臼。他的黑化并非源于天生恶念,而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碾压下的畸形反弹

考公博主吴桐
吴桐的“塌房”是流量时代个体迷失的缩影:从退伍费买房、带姥姥改善生活的励志青年,到被商业化反噬的争议网红,其轨迹印证了“所有命运的馈赠

杨妞花(李素燕)
以个人苦难推动法治进程,其故事融合了亲情、正义与人性救赎

《棋士》高淑华
颠覆《夏洛特烦恼》中“秋雅”的国民初恋形象,以素颜、围裙造型塑造疲惫母亲。通过抽搐肩胛骨、无声落泪等细节,将“理性与情感的撕裂感”演绎至极致

李岱沣(星星的孩子小岱)
这个在陶笛声里找到宇宙的少年,正以音符为舟,载着千万“星星家庭”的希望,驶向更包容的世界

杭州初中女生张潇冉
张潇冉的故事像一列穿越迷雾的绿皮火车,载着这个时代稀缺的“真实”抵达人心。她的笔触让铁轨锈迹生出诗意,让推销话术变成亲情的密码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