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本信息
本名:杨文龙
出生日期:1999年7月7日
出生地:江西省鹰潭市中童镇
职业身份:中国单板滑雪国家队队长
运动特点:以高难度空中转体动作著称,擅长内转空翻1980度(世界首个完整完成者)
持拍方式:右脚在前站位
身高/体重:170cm / 63kg
教育背景:沈阳体育学院毕业
所属团队:辽宁单板滑雪队
人生轨迹
1. 武术小子意外转项(2009–2016)
10岁扎马步:在江西武馆每天练拳脚,目标只是“市级比赛拿名次换顿小灶加餐”。
14岁遇伯乐:辽宁省队教练来武校选材,一眼相中他空中腾跃的协调性,懵懂踏上冰雪之路。
首次全国赛骨折:2016年全国锦标赛前训练受伤,打着石膏看队友出征,却因祸得福——养伤期间赶上国家队成立选拔,硬扛着绷带通过体能测试,挤进首批集训名单。
2. 国际赛场的“赶场少年”(2017–2021)
世界杯初体验:18岁首战世界杯北京站,两轮滑完排名第42,自嘲“像来旅游的观众”。
三连冠背后的孤独:2017–2019年横扫全国锦标赛冠军,但国际赛场屡战屡败:20场世界杯未进一次决赛,辗转各国“打包最熟练的动作是收拾行李箱”。
1980度震惊世界:2021年瑞士训练营,突然完成内转空翻四周半转体(1980度),外教激动发视频到社交平台,全球滑雪论坛炸锅:“原来人类真能突破这个极限!”
3. 冬奥落选与重生(2022–2024)
至暗60天:带着1980绝技却落选北京冬奥,躲房间暴饮暴食胖20公斤,刷到网友嘲讽“天才变废柴”时摔了手机。
借钱买雪票:自费去成都旱雪场加练,积蓄花光后靠朋友接济,最穷时啃馒头配老干妈,仍每天跳台练到护膝磨破。
世界杯破冰泪:2024年12月北京站,第三跳落地后向镜头“比心”,159.25分摘铜——生涯首块世界杯奖牌,他摸着奖牌纹路哽咽:“7年,终于不用当背景板了。”
4. 金牌风暴席卷亚洲(2025)
克雷施贝格封王:2025年1月奥地利站,顶着零下15℃寒风完成1980+外转1800组合,182.50分力压日本名将荻原大翔,夺冠后跪雪地狂吼:“这声喊给22岁的我!”
亚冬会王者归来:哈尔滨大跳台决赛,第一跳内转1800拿下95.50分锁定胜局,第三跳任性加演外转1800,97.75分刷新个人纪录。颁奖时把金牌挂启蒙教练脖子上:“当年您说我能飞,我没信。”
代表荣誉
2017–2019全国单板滑雪锦标赛坡面障碍技巧三连冠创国内男子纪录
2021.03全国冠军赛大跳台季军+坡面障碍技巧亚军带伤作战仍双线摘牌
2024.02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男子大跳台亚军落后冠军0.75分憾失金
2024.12国际雪联世界杯北京站男子大跳台季军首登世界杯领奖台
2025.01国际雪联世界杯奥地利克雷施贝格站男子大跳台冠军1980动作首秀国际赛夺冠
2025.02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男子大跳台冠军193.25分领先亚军33分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农村出身、三次高考、创业九死一生的经历,塑造其“底层逆袭”的励志符号,被网友称为“最懂普通人的企业家”

王义夫
王义夫这位辽宁小子靠一股倔劲从铜牌拼到金牌,晕倒赛场那年全中国都为他揪心;44岁再夺冠时他抹着泪说:“这枚金牌,我等了整整十二年!”

王楚钦
从青奥少年到奥运冠军,王楚钦的成长轨迹既是中国乒乓新生代崛起的缩影,也映射了顶级运动员在竞技、商业与舆论多重压力下的复杂生态

斐迪南·冯·齐柏林
斐迪南·冯·齐柏林这位骑兵将军52岁失业搞发明,摔烂三艘飞艇被骂疯子;靠全国捐款东山再起,硬把“空中棺材”变成民航祖师爷—他说:“失败是升空的必经风暴”,而他让人类第一次真正征服了风暴。

周继红
周继红的四十年跳水生涯,折射出中国竞技体育治理模式的演变轨迹。从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草莽时代,到建立科学化培养体系;从国际赛事的跟跑者,到规则制定的参与者

刘诗雯
刘诗雯这位抚顺砂轮厂走出的乒乓天才,18岁首夺世界杯创最年轻纪录,24年生涯揽20个世界冠军;历经奥运银牌之憾后转型国际乒联掌舵人,以博士深造续写体育传承——从球台到讲台,她始终在突破边界。

埃隆·里夫·马斯克(Elon Reeve Musk)
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榜首

富安健洋
富安健洋这位福冈街头被足球传单改变命运的男孩,用188cm的身高在欧洲足坛撞开一扇门;他说伤病是“另一场加时赛”——膝伤能逼退绿茵生涯,但压不垮武士道魂!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