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本信息
全名:拉宾德拉纳特·泰戈尔(Rabindranath Tagore)
生卒:1861年5月7日—1941年8月7日(享年80岁)
出生地:印度加尔各答(婆罗门种姓贵族家庭)
称号: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“诗圣”
语言:孟加拉语(母语),作品多自译英文
教育:
幼年私塾学习梵语、波斯语;
17岁赴英学法律,转伦敦大学修英国文学。
家庭:
父亲戴宾德纳特(宗教改革家);
妻子穆里娜莉妮(10岁订婚,育五子女,29岁病逝);
子女中三女一子早逝,仅次女存活至成年。
贡献:
创作印度国歌《人民的意志》、孟加拉国国歌《金色的孟加拉》;
创办国际大学(原圣地尼克坦学校)。
人生轨迹
【第一幕:早慧与创伤(1861-1880)】
神童初现:8岁写诗,12岁登台演出,14岁发表爱国诗《给印度教徒庙会》,15岁匿名发表长诗《野花》震动文坛。
初恋之殇:18岁留学前与家庭教师安娜相恋,两年后归国惊闻她被迫嫁人早逝,终生以诗悼念(《园丁集》第28首“她曾住在小溪旁”)。
【第二幕:乡居淬炼(1881-1901)】
扎根土地:22岁奉父命管理祖传庄园,与佃农同住十年。目睹饥荒与殖民剥削,写下《两亩地》(农民被夺地流亡)、《摩诃摩耶》(寡妇殉葬制悲剧)等现实主义小说。
教育实验:1901年卖掉部分藏书和妻子首饰,在荒野建茅屋校舍(仅5名学生),手写教材授课。此地后发展为国际大学。
【第三幕:荣耀与争议(1902-1919)】
至暗时刻:1902-1907年妻子、幼女、父亲相继病逝,将悲痛注入诗集《渡船》《回忆》,写下“世界以痛吻我,要我报之以歌”。
诺贝尔巅峰:
1912年旅英期间病中英译《吉檀迦利》,叶芝作序推荐;1913年因该作获诺奖,奖金全捐国际大学。
爱国进退:
1905年领导反分裂游行,创作《洪水》等爱国歌曲;后因反对暴力抗争退出运动,遭同胞责难。
【第四幕:行走东方(1920-1930)】
中国情缘:
1924年访华49天,穿长衫登长城,与梅兰芳论戏(赠诗《洛神》),和徐志摩、林徽因结“松竹梅”忘年交;
批评中国青年“盲目崇拜西方物质”,呼吁复兴东方精神。
怒斥侵略:
日本侵华后公开撕毁与日学者合约:“举剑者终亡于剑!”;
1937年写《礼佛》斥军国主义:“用炸弹撕裂母亲胸膛的禽兽!”。
【终章:战火中的绝唱(1931-1941)】
画笔抗争:70岁学画,1500幅反战抽象画巡展欧美,收入捐西班牙内战难民。
最后预言:1941年病榻口述《文明的危机》,断言殖民主义必亡,印度终将独立(逝世七年后印独立)。
代表作品
诗歌
《吉檀迦利》1913年诺奖作品,孟加拉语直译“献歌”。融合印度吠陀哲学与西方神秘主义,以“你”喻神。
《飞鸟集》325首哲理短诗,“生如夏花绚烂,死如秋叶静美”成全球墓志铭高频句。
《新月集》儿童视角创作,“妈妈,云上有人邀我游戏”入选多国小学课本。
小说与戏剧
长篇:《戈拉》(1910)通过印度教青年觉醒之路,批判种姓制度;《沉船》(1906)巧合叙事揭露包办婚姻之害。
短篇:《素芭》(1893)哑女被夫遗弃投河,成女性主义经典教材3;《摩诃摩耶》控诉寡妇殉葬制。
戏剧:《邮局》(1912)濒死男孩隔窗望自由,甘地称“治愈民族创伤”。
跨界创作
音乐:2000余首歌曲,印度独立运动时期《人民的意志》传唱街头。
绘画:晚年1500幅反战画作,巴黎、伦敦巡展震动艺术界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穆旦它让年轻一代看见——真正的民族魂不在口号,而在知识分子放下笔杆走向战场的决绝,在幸存者于黑暗中书写光明的勇气。突破抒情传统,在《诗八首》中以哲学思辨解构爱情本质,被学界视为“新诗现代化”标杆。

金庸(查良镛)
金庸从怼训导主任的叛逆少年,到报业江湖左手写社评、右手造侠客的“金大侠”;他让郭靖喊出“为国为民”,自己也为香港回归拼尽全力。94年人生,他笑称“大闹一场,悄然离去”—但江湖永不散场。

林于超
林于超这位台北潜水世家走出的实业家,借一条围巾的温柔叩开十年旧友心门;当加州与台北的时差化作婚戒外的无声守候,他以商人的务实与丈夫的笃定,在太平洋两岸织就婚姻的韧网——真正的豪门,从非资本堆积,而是以理解滋养势均力敌的烟火人间。

于东来
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创始人,中国零售行业标杆人物

格蕾塔·通贝里(环保少女)
阿斯伯格少女以罢课抗议点燃全球气候运动,联合国怒斥政客成就现象级传播;从《时代》封面到铜像拆除,从德国被捕到加沙救援,争议中重塑人道行动者身份。

伊斯兰姆·马哈切夫(Islam Makhachev)
伊斯兰姆·马哈切夫19岁在东欧地下擂台绞翻12个对手,25岁被KO后咬着绷带重返训练场;32岁把“大帝”王冠踩在脚下,34岁用四连冠改写UFC历史—他说:“达吉斯坦的山鹰永不独飞,我的拳头就是族人的翅膀!”

刘峡君
刘峡君这位资阳小巷里被教练“堵”回跑道的丫头,12年后带伤拼下亚洲金牌,复读年高烧冲进11秒55;当462分遇上清北录取线,她证明:真正的冠军从不在赛道与考场间设限!

王冰冰
从国民初恋到文化摆渡人,王冰冰的破壁之路,恰似她最爱的吉林雾凇——看似轻盈易逝,内里皆是寒霜磨砺的筋骨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