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础信息:从文旅策划到“生命终点站设计师”
可可,25岁,河南洛阳人,身高170cm,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,现任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代亲祭扫员。曾从事文旅策划工作,为景区设计活动与旅行路线。2024年10月转行殡葬行业,以“从前策划相遇,如今设计别离”的职业宣言引发关注。
职业转型:跨越偏见的勇气抉择
跨界动因:厌倦文旅行业“虚空感”,追求更具生命厚度的职业挑战。她认为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,主动打破职业壁垒,选择殡葬行业作为新起点。
家庭阻力:家人初期担忧行业“晦气”,质疑职业稳定性,但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价值后逐渐获得理解支持。
工作日常:仪式感与体力消耗的双重挑战
标准流程:每日与搭档协作完成鞠躬(单日超百次90度鞠躬)、擦碑、献花、摆供品,全程录像供家属确认。清明节高峰期需代祭十几位逝者,体力消耗相当于5小时羽毛球运动。
温情细节:擦拭1978年牺牲消防员墓碑时摆放家属指定的奥特曼玩具,应独居老人遗愿播放《甜蜜蜜》,收获远超服务费的感谢红包。
体能考验:长期跪擦墓碑导致膝盖需佩戴护具,被戏称“青石板瑜伽修行者”。
行业真相:破除高薪传闻与婚恋偏见
薪资实况:月薪约4000元,远低于外界“月入数万”的误传。
婚恋态度:坦然面对“殡葬从业者难嫁”质疑,表示“职业不应成为爱的枷锁”。她主动向亲友介绍工作,部分人意外,更多人赞其勇敢。
社会意义:解构传统祭扫的现代方案
需求变迁:服务对象70%为30岁以下群体,出现Switch游戏机祭品、《孤勇者》BGM等个性化需求,部分年轻人通过代扫服务修复原生家庭创伤。
行业进化:上海陵园试水VR扫墓,江苏团队开发“正步献花”标准化服务,前程序员创立“白事SOP”模块化产品(如代哭、云悼词)。
价值宣言:“擦去的是尘土,留下的是温度”成为可可的职业内核。她拒绝将代扫定义为“冷门职业”,视其为“情感传递枢纽”——既抚慰生者遗憾,又延续逝者故事。
未来挑战与公众评价
家庭与舆论:抚养权纠纷、遗产争议持续发酵,S家索要750万“安葬费”与大S骨灰存放寺庙收费储物柜事件加剧矛盾。
行业前景:2025年代扫服务量同比激增40%,北京陵园需提前两周预约。可可团队正探索“临终愿望实现”等衍生服务,或将重新定义殡葬行业的人文边界。
这位年轻女孩以“用行动造念想”的实践,既打破殡葬行业的污名化标签,也为Z世代职业选择提供新注解。正如她在清明高峰期的感悟:“从前用PPT造梦,现在用行动造念想。”她的故事,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新的生命篇章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这个永远戴着口罩的上海姑娘,恰是流量时代最精妙的隐喻——面具既是保护壳,也是商业武器;真实身份的解密未削弱其魅力,反而加固了“玩偶”作为文化符号的传播势能

狲尚香
从“网红家族”到濒危警示,狲尚香的一生折射出人类在自然保护中的傲慢与善意

《棋士》崔业
崔业的塑造跳脱了传统犯罪剧的扁平化窠臼。他的黑化并非源于天生恶念,而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碾压下的畸形反弹

陈曌
从汉正街布料堆里的描红本,到跨国传播的墨香,这位31岁的书法家正用笔锋改写世俗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

小鸟酱
当“艺术创作”的遮羞布被司法利刃划破,暴露的不只是某个团队的坠落,更是整个代际在欲望变现与道德底线间的集体迷失

《棋士》夏雨
国企改制背景下底层女工的生存困境,传统家庭伦理崩坏中的年轻抗争。夏雨如石缝小草般的生命力,与金夏生的堕落形成残酷对照,构成剧集“光明与黑暗共生”的叙事张力

杭州初中女生张潇冉
张潇冉的故事像一列穿越迷雾的绿皮火车,载着这个时代稀缺的“真实”抵达人心。她的笔触让铁轨锈迹生出诗意,让推销话术变成亲情的密码

陈先生(在出租屋养牛、都市牧牛人)
当“逃离内卷”“反职场PUA”沦为流量密码,陈先生选择用最笨拙的方式践行抵抗——以牛为镜,照见被异化的自己;以厩为舟,横渡意义的真空带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