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础信息:从文旅策划到“生命终点站设计师”
可可,25岁,河南洛阳人,身高170cm,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,现任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代亲祭扫员。曾从事文旅策划工作,为景区设计活动与旅行路线。2024年10月转行殡葬行业,以“从前策划相遇,如今设计别离”的职业宣言引发关注。
职业转型:跨越偏见的勇气抉择
跨界动因:厌倦文旅行业“虚空感”,追求更具生命厚度的职业挑战。她认为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,主动打破职业壁垒,选择殡葬行业作为新起点。
家庭阻力:家人初期担忧行业“晦气”,质疑职业稳定性,但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价值后逐渐获得理解支持。
工作日常:仪式感与体力消耗的双重挑战
标准流程:每日与搭档协作完成鞠躬(单日超百次90度鞠躬)、擦碑、献花、摆供品,全程录像供家属确认。清明节高峰期需代祭十几位逝者,体力消耗相当于5小时羽毛球运动。
温情细节:擦拭1978年牺牲消防员墓碑时摆放家属指定的奥特曼玩具,应独居老人遗愿播放《甜蜜蜜》,收获远超服务费的感谢红包。
体能考验:长期跪擦墓碑导致膝盖需佩戴护具,被戏称“青石板瑜伽修行者”。
行业真相:破除高薪传闻与婚恋偏见
薪资实况:月薪约4000元,远低于外界“月入数万”的误传。
婚恋态度:坦然面对“殡葬从业者难嫁”质疑,表示“职业不应成为爱的枷锁”。她主动向亲友介绍工作,部分人意外,更多人赞其勇敢。
社会意义:解构传统祭扫的现代方案
需求变迁:服务对象70%为30岁以下群体,出现Switch游戏机祭品、《孤勇者》BGM等个性化需求,部分年轻人通过代扫服务修复原生家庭创伤。
行业进化:上海陵园试水VR扫墓,江苏团队开发“正步献花”标准化服务,前程序员创立“白事SOP”模块化产品(如代哭、云悼词)。
价值宣言:“擦去的是尘土,留下的是温度”成为可可的职业内核。她拒绝将代扫定义为“冷门职业”,视其为“情感传递枢纽”——既抚慰生者遗憾,又延续逝者故事。
未来挑战与公众评价
家庭与舆论:抚养权纠纷、遗产争议持续发酵,S家索要750万“安葬费”与大S骨灰存放寺庙收费储物柜事件加剧矛盾。
行业前景:2025年代扫服务量同比激增40%,北京陵园需提前两周预约。可可团队正探索“临终愿望实现”等衍生服务,或将重新定义殡葬行业的人文边界。
这位年轻女孩以“用行动造念想”的实践,既打破殡葬行业的污名化标签,也为Z世代职业选择提供新注解。正如她在清明高峰期的感悟:“从前用PPT造梦,现在用行动造念想。”她的故事,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新的生命篇章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她的故事撕开了人性最暗黑的褶皱:当生存压力撞上道德底线,有人选择坚守,有人沦为恶魔
陈先生(在出租屋养牛、都市牧牛人)
当“逃离内卷”“反职场PUA”沦为流量密码,陈先生选择用最笨拙的方式践行抵抗——以牛为镜,照见被异化的自己;以厩为舟,横渡意义的真空带
刘思琦
刘思琦16岁吃饭要人喂的盘锦“巨婴”,贵州搬砖50块才懂钱的分量;一巴掌打醒后咬牙考上设计学院,如今自己开工作室反哺山村——这姑娘把人生变形记演成了逆袭爽剧!
台北娜娜(Nana_taipei)
娜娜(Nana_taipei)这一位台湾女孩承袭口罩美学破局而出,以嗲声台妹特质与油亮丝袜造型重构视觉语言;森林密语到霓虹都市的场景跃迁,成就新世代亚文化符号更迭样本,不过网友还是喜欢玩偶姐姐多点。
张莉(教师临近退休却遭解聘)
在泰安技师学院的教学楼里,张莉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已遍布当地制造业,而她办公桌上未签字的解聘协议,正静静等待时代的解答
谢浩男
谢浩男24年的人生,是一场科技与人性的博弈,也是一部个体对抗命运的史诗
唐尚珺
“高考钉子户”“千禧年代追梦人”“纪录片《高十》原型人物”
青山七海(あおやま ななみ)
青山七海(あおやま ななみ)这位大阪姑娘为声优梦孤身闯东京,打工饿肚子也不屈服;在樱花庄爱过、痛过、摔碎过梦想,却把眼泪炼成韧劲——最终站进录音棚时,她证明:平凡女孩的坚持,自有震耳欲聋的回响。
暂无评论...


